風險1:酒席、婚宴扎堆
在本輪疫情公布的確診病例行程軌跡中,“婚宴”“聚會”等字眼出現頻率頗高。
歲末年初,各地、特別是農村地區各類酒席扎堆,這也為病毒的傳播提供了溫床。
在河北,此前已經出現一場婚宴多人確診的案例;在黑龍江望奎縣,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多是惠七鎮惠七村村民,均有聚集聚會聚餐行為,具有高度的關聯性和聚集性。
近期,多地已經對春節期間家庭聚會、紅事白事等活動作出規定。國家衛健委也已發出提示:提倡在節慶期間文明舉辦婚慶等活動,盡量少擺席,避免人群聚集。
風險2:大規模聚集活動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早前發布的《關于做好2021年元旦和春節期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提倡家庭私人聚會聚餐控制在10人以下;50人以上活動應當制定防控方案。
而近期公布的病例活動軌跡卻顯示,元旦后,在一些地方,大規模聚集活動仍然在舉行,并且出現了“超級傳播者”。
1月13日,吉林省通報了一名新冠肺炎無癥狀感染者,他曾在不同地點進行培訓授課,繼而引發群體感染。
截至1月17日下午14時,這名“超級傳播者”已導致當地102人感染。官方通報顯示,1月6日至11日,不到一周時間,該病例在公主嶺市、通化市開展4次針對中老年人的營銷活動。
此前,在遼寧大連也曾出現過1傳33的“超級傳播者”,這起超級傳播起源于一次家庭聚會:病例金某通過一次家庭聚會造成11人全部感染,之后又傳播到所居住的樓道單元住戶及其他社會接觸人員。
除了上述案例,在北京,也出現連續兩名兒童因同一家“小飯桌”確診。
觀察已經出現的超級傳播鏈不難發現,“超級傳播者”往往都是在短時間內有密集的社交活動,接觸人群廣泛。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馮子健已經發出提示:超級傳播往往發生在聚會、宴席,或者其他一些社交場合。他強調,要采取更多措施,給公眾更多建議,減少聚會,減小聚會規模。
風險3:基層診所麻痹大意
本輪疫情中,一些基層醫療機構的麻痹大意也導致第一“哨點”的作用沒有完全發揮。
例如,在河北的疫情中,就有確診病例在確診前多日就已經發熱,并且多次在當地小果莊村某診所就診,但并未在第一時間進行核酸檢測。此外,還有一名在小果莊村開辦診所的66歲男性也確診感染。
在北京,還出現了確診病例到“黑診所”輸液的問題。
這名順義區的確診病例自1月2日起便出現咽干、咽疼、頭疼癥狀,并連續三天到“黑診所”輸液治療。為該病例輸液的人員竟然是在未取得醫師執業資格的情況下,從事非法診療活動。在接診咳嗽、發熱等患者時,擅自診斷開藥,且不按要求報告發熱就診患者情況。
針對基層醫療機構出現的防控漏洞,多地已相繼作出部署。河北提出,禁止村衛生室和基層的個體診所接診發熱患者。黑龍江要求基層醫療機構要落實首診負責制,對發熱、咳嗽等疑似病例必須2小時內向鄉鎮衛生院報告。
風險4:網約車司機頻“中招”
在近期發現的確診病例中,還出現了一個“敏感”職業——網約車司機。
從2020年12月底至今,北京已經出現多個網約車司機確診病例。在河北石家莊,也出現過確診者曾開多日出租車。
活動范圍廣泛、密切接觸者眾多……網約車司機一旦感染,將成為一大風險隱患。
例如,北京1月9日確診的一網約車司機的密接者就超過了350人,其中涉及的乘客上百人。
近期,北京已對相關網約車平臺進行了檢查,并查處多起網約車平臺涉疫違法行為,有平臺的罰款數額超過百萬。
多個網約車平臺近期也明確,將采取多項措施加大疫情防控力度,包括組織旗下網約車司機接種新冠疫苗等。
1月13日起,北京部分網約車平臺旗下司機已陸續在北京市內的疫苗接種點接種新冠肺炎疫苗。預約接種的司機數量超過10萬人。
風險5:列車車廂也是“高危”環境
有研究表明,新型冠狀病毒在密閉空調車廂內傳播距離最遠達4.5米,病毒至少在30分鐘內可漂浮在空氣中并導致感染發病。
本輪疫情中也恰恰出現了在同車廂發現多名新冠感染者的現象。
吉林省近期通報的5例無癥狀感染者均在1月5日乘坐過黑龍江佳木斯至北京的K350次列車,且座位均位于11車,分別是11車27號、28號、19號、20號和13號。
中國疾控中心副研究員張宇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分析,新冠病毒本身的毒力和致病力是一定的,但是在不同的環境下,傳播能力是不一樣的,在室外通風的條件下,傳染性可能會降低,但是在密閉的條件下,比如車廂里、機艙內,會由于空氣流通受阻、人員密度大,造成感染的風險就增加。
據媒體統計,自2021年1月份以來,至少有10余例感染者曾乘坐火車或高鐵出行。
春運將至,面對一年中規模最大的人口流動,如何將疫情傳播風險降至最低,考驗著所有人。